中國的節氣有嚴格的時間劃分,一但錯過天地萬物的氣運就會有所改變,就像清明節前的茶葉和節后的茶葉不管從價格還是品質都有天壤之別。我不懂其中的奧秘,不過就這一天之隔就能有如此大的變化,實在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嘆為觀止!
以前的清明節都是尋根祭祖,但近幾年大家也緊抓這個間隙當成了一個小長假踏青覓春,便是天氣也配合的艷陽高照,路上行人喜笑顏開,好一副富春山居的和諧的景象。借此機會我們一家也邀約朋友登了一次青城山。到了景區才發現登山的人真不少,從電瓶車購票到山門購門票都早已水泄不通排起了長龍,可見青城山確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全國的游客。
“青城天下幽”都說青城山以“幽靜”聞名,但我覺得真正吸引大家的也許還是“問道”,中國有句古話“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就是說大多名山都是佛教的根基,游多了多半也會產生審美疲勞,而青城山卻特立獨行的是道教發源地,于是大家又好奇這道教的名山又是個什么模樣。
其實總的來說沒有太大區別,山都是古木參天、溝壑幽靜,建筑風格也出入不大,據說神仙體系也相雷同。都說道教是在學佛教,無風不起浪從這一點也可見一斑,人家佛教上億的信徒,你道教區區幾百萬被搬是非也情有可原。
比較記憶深刻的是在上清宮,上清宮是非常知名的道教宮觀,無數名人造訪并留下墨寶。道觀大門氣勢恢宏正中“上清宮”三個字由國民黨領袖蔣介石題寫,以往很難看到蔣介石的字,看了這個字才發覺蔣公書法字如其名“中正雋秀”。下面是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題寫的對聯“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估計余老先生當時是把蔣介石比作圣人投其所好而直抒胸臆!再兩側是國民黨將領馮玉祥將軍手書的對聯“上德無為行不言之道,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幾幅對聯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大師就是大師不得不佩服的五體投地。
從另一個角度看,整個上清宮的門臉幾乎被國民黨大家占完了,這也完全體現出當年國民黨人才輩出不可一世的絕對優勢,但在青城山最高峰老君閣卻獵獵飄揚著代表中國共產黨的五星紅旗,此一時彼一時斗轉星移、世事變遷,唏噓感嘆!這也體現了我黨無比包容的博大胸懷!